
配配网配资
点击图片可进入专题>>>
镇街是城乡体系中的重要节点,在城乡融合、区域协调发展中发挥着承上启下的桥梁枢纽作用。
当下,广州正在开启一场以镇街为关键支点,重构城市经济地理、激活全域发展活力的深刻变革。

拓展经济纵深:镇街成为超大城市的新蓝海
城市的能级越高,经济越需要纵深发展。
广州通过实施“百千万工程”,将镇街打造成承接高端要素的优质平台、延伸城市经济的重要支点,为城市能级提升注入强劲动力。
广州在“谋划”上发力,在“产业”上提质,在“资源”上突围,在“发展”上破局,持续提升中心镇综合承载能力、专业镇产业竞争能力、特色镇资源转化利用能力。
作为广东省首批按小城市标准建设的中心镇试点,番禺区石楼镇正书写着从城镇向城市跃升的生动答卷。作为粤港澳大湾区首个国家级渔港经济区,莲花山渔港已从传统渔业向现代海洋经济华丽转型。顺海造船公司深耕行业28年,其生产的海洋牧场船、巡航船等产品远销海外;中国轻工设计院、广州检验检测认证集团等专业机构相继入驻,构建起完整的产业链生态。

石楼镇大岭村显宗祠。
同样令人振奋的故事发生在增城区仙村镇。这个刚刚入选省“百千万工程”专业镇名单的城镇,正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动能。仙村镇积极搭建15个公共创新平台,企业汇通液压攻克“比例电磁铁”关键技术,君华检测打破行业壁垒,环投增城覆盖环保全产业链……一批技术瓶颈在仙村这片热土上实现突破。依托广州东部中心平台,仙村镇通过“差异化竞争+产业链互补”策略,成功引入粤佳电子气体等企业,预计三年内特色产业总产值将突破50亿元,形成“新能源汽车+新材料”双轮驱动的鲜明产业标识。
数据最具说服力:白云区人和镇等6个按照小城市标准规划建设的中心镇试点正有序推进,番禺南村镇等17个镇入选赛迪2025镇域经济全国500强。这些镇街的崛起,为广州这座超大城市打开了新的发展蓝海。

激活改革动力:镇街成为制度创新的先行地
经济发展的源泉,来自改革的动力。广州通过“百千万工程”为基层松绑、赋能,释放新的活力与动力。
一批叫得响的改革品牌和可复制推广的经验做法逐渐形成。危旧房改造探索破局,花都区集群街2号成为全省首个自拆自建成功案例;多元化投融资机制不断健全,全市首宗财政资金“补改投”改革项目落地,全国首单水务领域数字人民币债券、全国首只涉农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成功发行。
在从化区鳌头镇万亩良田示范项目现场,“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”的红色标语格外醒目。通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,曾经的“补丁田”已变身“高产方”。2023年至今,从化区通过实施农田整治,7000亩连片流转农田实现“田成方、渠相连”,耕地集中连片度提升7%,耕地质量平均提升0.2个等级。这一成功实践入选全国首批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典型案例。

位于鳌头镇铺锦村的从化香米迎来丰收,沉甸甸的稻穗在风中不断摇曳,一片片成熟的水稻,在阳光下闪着耀眼的光芒,微风轻拂泛起一波波金色的稻浪。
改革的活力在花都区赤坭镇同样迸发。作为“岭南盆景之乡”,赤坭镇盆景花卉全产业链年产值超10亿元,瑞岭村连续两年上榜全国“超亿元村”。围绕这一特色产业,花都区创新推出“盆景贷”等50多款乡村振兴金融产品,为产业发展注入金融活水。
在黄埔区龙湖街道迳下村,一场美丽蝶变正在发生。这个入选广东省“百千万工程”典型村的小村庄,如今正朝着“田园生态CBD”的目标迈进,着力打造全省首个集科创、田园、山水、零碳要素于一体的未来乡村示范样板。

汇聚人的活力:镇街成为英才圆梦的新舞台
城市的活力,归根到底是人的活力。“百千万工程”创造的广阔天地,正吸引各类人才在基层绽放光彩。
在广州,一场人才振兴的变革正在乡村上演。全市首家“百千万工程”技能学院应运而生,围绕农文旅融合新趋势,靶向培育复合型人才。更引人注目的是,广州率先在全省建立“乡村工匠”职称评价体系,创新增设“农村职业经理人”专业评审。体系运行以来,943人获评乡村工匠职称,这些“土专家”“田秀才”终于获得了社会的认可。
“金融村干部”李江南的故事尤为动人。2023年6月,他主动报名成为花都区花东镇港头村的“金融村干部”,每周坚持走访村民,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普及金融知识。“我们希望让村民知道,金融‘能做什么’和‘不能做什么’。”李江南说。如今在花都区,像他这样的“金融村干部”已达34名,实现了全区188个行政村全覆盖。
在增城朱村街,农村职业经理人张凌志用新媒体赋能传统农业。这位被网友称为“最city乡村CEO”的年轻人,用粤语RAP、田间吃播等创新形式,在不到1年时间里创作50余条短视频,播放量超100万,让丹邱柠檬、番石榴、荔枝成为都市白领朋友圈的“新宠”。他主导开发的“丹邱村云服务”小程序,将丹邱农优特产搬上云端,实现生产端直连消费端的创新突破。
广州通过农村职业经理人培育计划,启动“乡村CEO+职业经理人+新农人”人才梯队建设,将财政扶持资金转化为市场化运营资本,探索“生产端直连消费端”机制创新,打破了城乡体制壁垒、信息壁垒、市场壁垒。
从石楼镇的海洋经济到仙村镇的新材料产业,从鳌头镇的万亩良田到赤坭镇的盆景艺术,再到遍布乡村的“金融村干部”,广州的镇街正在“百千万工程”的引领下焕发勃勃生机。这场以镇街为支点的深刻变革,不仅拓展了超大城市的发展纵深,更让千年商都在基层活力的滋养中焕发新的时代光彩。
南方+记者 柳时强配配网配资
中融策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